新闻/News  
相关信息:   新闻中心公司动态    

 没有可以显示的相关信息。
 

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当前,云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既面临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的直接冲击,又存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农民增收困难的现实压力。在这一背景下,必须进一步理清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以发展农村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的,以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为动力,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有经营能力、与农业相关和与农民相连的龙头企业,促进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连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此,必须切实抓好几个重要环节。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能够极大地激发企业、农户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企业带农户的形式,有服务组织和合作组织带农户的形式,也有农户之间自我联合的形式。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关键是要组织引导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在自愿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既要确保农民利益,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又要确保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利益,使其不断发展壮大。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签订合同等多种形式,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鼓励农民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兴办生产、加工;销售、技术等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谈判能力,保护自身的应得利益。建立法律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风险保障机制。农业的双重风险决定了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必须健全保障机制。各地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风险资金的建立,并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户采取适当方式,预备农业产业化风险资金,以降低因市价大幅下跌、遭受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积极探索和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各种行业协会和社会性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沟通市场信息、政策法规咨询服务、技术支持与服务、行业损害调查、纠纷处理等方面的协调作用。  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科技进步是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充分利用当前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加大科技投入,紧紧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生物资源产业创新的需要,重点发展专用动植物良种、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保鲜储运技术、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网络技术,用先进适用技术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促进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的根本性转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科技带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形成直接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增强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鼓励农业科研单位、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方式,领办、创办科技服务型龙头企业,着力培植一批高新技术农业龙头企业。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抓紧制定、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龙头企业要率先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生产基地,创造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和名牌产品。  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不断拓展农产品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客观需要。首先,要抓紧抓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必须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放开政策,通过引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吸引企业、个人的资金等参与农产品市场建设,在农产品集中产区、规模产区建设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努力建成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以中小型市场和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产销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零售市场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市场体系。  其次,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开拓农产品市场的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龙头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招商、经贸洽谈活动,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扶持发展农村流通合作组织,尤其要大力支持农民个体或合伙创办流通企业。  适度扩大商品基地建设规模。农产品商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商品基地,一要把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培育结合起来。鼓励龙头企业兴办农产品原料基地,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农户联合发展稳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引导商品基地向最适宜区集中,由兼业向专业化转变,发展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乡,逐步建成一批规模适度的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商品基地。二要把商品基地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顺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目标,在巩固提高烟、糖、茶、胶、林、畜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为突破口,努力寻求地域、季节和市场差异,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引导农民主动进行品种品质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的新品种,适度扩大规模经营,建立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商品基地,改变一般农产品“资源型、趋同性、低度化”状况。三要把商品基地建设与各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坚持商品基地建设到哪里,各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就要配套到哪里。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 王学仁《农民日报》
   
 
[信息录入日期] 200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