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相关信息:   新闻中心公司动态    

 没有可以显示的相关信息。
 

冲破“绿色壁垒”

当台州的西兰花、舟山的虾仁等农产品因卫生指标不合格而被进口国拒之门外时,我市的速生类鲜菜则冲破了“绿色壁垒”。嘉兴市东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今年春季栽种的45亩无公害菠菜,达到了日本进口农产品的质量指标,成功地实现了批量出口。这标志着我市的速生类蔬菜无公害生产已达到较高水平。面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嘉禾大地奏响了“绿色进行曲”。记者到市农经局采访时了解到,今年夏季,市区贴有标识的速生叶菜占了上市量的90%,每天通过直销点销售的速生叶菜达两吨多;用无公害技术生产的瓜菜平均亩产值超过4000元,比常规生产的瓜菜增值40%左右。为了唱响“绿色”主旋律,我市根据有规模、有品牌、有标准、有包装、有标识(商标)、有营销载体、有质量检测机构、有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有无公害规程的“九有”要求,高标准、高起点地建设了无公害蔬菜、畜禽、粮食、瓜果、水果和水产品六大绿色农业示范基地。今年,全市无公害粮食面积达到了68.26万亩,无公害经济作物面积达到了30.48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了19.3万亩。发展绿色农业,各地均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今年1月1日起,秀城、海盐等地开始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嘉善县专门制订了《项目实施区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化管理》方案,采用条形码方式,将使用无公害商标的农产品统一编号到各镇、村和农户。海宁市启动了生态家园示范点建设。市区则对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向连续5次以上检测合格者发给生产许可证,而对检测不合格者则坚决淘汰出局。这样的管理办法已让市区一个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尝到了苦头。前不久,因这一基地的个别农户没有遵守生产规则,生产的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结果被取消了绿色农业生产基地的资格。此后,基地内的农产品不但价格降了40%,销售也受到了影响,农户后悔不已。这也让其他绿色农业生产基地的农户深受震动,并加强了相互间的监督。我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还得益于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田头到餐桌、从原料到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机制以及强化了对各个生产环节的规范和监督检验。去年开始,全市掀起了一个以健全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立创汇农业生产基地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建设热潮,先后制定了113项农业标准,编制了嘉兴市农产品安全区建设的规划方案和实施意见,不少农业龙头企业则引进了发达国家的质量标准。为了严把农产品市场出入关,市委、市政府投资1500万元,以改良品种、改善设施、提高质量为宗旨,建立了8个“三放心”产品监测点和两个示范片,启动了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加强了对蔬菜产品质量的检测。日前,记者带着“‘放心菜’到底能否真正让人放心”这一问题,专门到市区解放北路农贸市场暗访。记者跟随一菜农径直往菜场里走,却被工作人员拦住。他提醒道:“进场交易前,先要给蔬菜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那名菜农说:“我是‘放心菜’基地的农民。”工作人员检查了菜农的基地生产证、上市前农药残留检测合格报告、批发市场“放心菜”交易区交易凭证后,才让他免检入场。进入菜场后,记者看到不少菜农拿出印有“放心菜”标志的包扎带包扎蔬菜,便好奇地问:“这个带子是不是出钱就能买到?”“不行的,只有‘放心菜’基地的农户才有使用权,而且包扎带也不是要多少有多少,每套防虫网每年限用2000条包扎带。包扎带上的字体有红、绿、黑、蓝等颜色之分,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村。此外,包扎带和票贴还有号码,不同的号码代表不同的农户,拿到任何一件标识都能方便地追根寻源。”菜农一脸严肃地说。市农经局局长吴金林告诉记者,随着绿色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消费的理念被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接受,我市群体性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大幅下降,去年全市共发生十多起,今年只发生了一起。应丽斋 通讯员张偶良 卓国荣
   
 
[信息录入日期] 200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