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鲜食玉米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我县有种植鲜食玉米的传统习惯,并且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鲜食玉米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年上升。为使鲜食玉米生产上规模达到高质量高效益之要求,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代替:DB330421/T031-2005
本标准由嘉善县农业经济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嘉善县农业经济局推广土肥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小华、金炳华、徐锡虎。
本标准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情况为:
--- DB330421/T031-2005
无公害食品 鲜食春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鲜食春玉米生产栽培方法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嘉善县各生产单位和农户生产的鲜食春玉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将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3 种子准备
3.1 种子的质量要求
玉米种子要求达到纯度>97%,净度>98%,发芽率>85%,水份<13%,符合GB4404.1-2008标准。
3.2 种子选用
选用良种,要求精选种子,选择大粒、完整、有光泽的健康种粒作为种子。
3.3 晒种
播前一周,选择晴天晒种2天,提高发芽率。
4 田地整理
4.1 田地宜选用良好的灌排水条件。要求在冬前开好沟,做好畦,使土壤经冬春冻融风化,表层土壤疏松。
4.2 移栽前要求田面平整,施好基肥,土壤湿润。
5 播种方式
5.1 直播
在畦上直接穴播,每穴播1-2粒玉米种子。
5.2 育苗移栽
5.2.1 营养土方块育苗:选择肥活无杂质地松泥,施肥拌匀,做成厚8厘米、宽120厘米,每亩大田需长2000厘米的秧板,按7厘米见方每格点播,每点播1粒玉米种子。播种后秧板上搭小拱棚。三叶后注意防高温,移栽前5天逐步揭膜练苗,移栽前1天秧板浇透以利起苗、分苗。
5.2.2 营养钵育苗:猪灰营养钵和尼龙袋营养钵育苗。做法同5.2.1。
6 栽培方式
6.1 设施栽培:在大棚或地膜加小拱棚内播种育苗,时间12月下旬至2月底,2月至3月份移栽。
6.2 露地栽培:露地播种3月底至5月下旬。3叶至4叶间苗定苗,去掉弱小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
6.3 移栽:3月上、中旬,气温较低,要求玉米苗4-5叶移栽,秧龄30天左右。
7 播种质量
7.1 播种要求落籽均匀,不重叠,细泥盖籽,淋湿秧板。
7.2 播种时间应掌握在雨后或初晴或早春冷尾暖头播种。
7.3 直播田地应掌握好土壤湿度60-70%。
8 种植方式
8.1 整地做畦,种植二行为一畦,宽窄行种植。畦宽1.5-1.6米,大行距为1-1.2米,小行距0.4米左右,株距0.22-0.25米,每穴种植一株。
8.2 合理密植:以“苏玉糯一号”为例,每亩种植 株数不宜超过4000株。
8.3 移栽质量
8.3.1 创造深厚疏松耕作层,做到雨后田内无积水。
8.3.2 终霜后抢晴移栽。
8.3.3 大、小苗分级定向移栽。
8.3.4 带土移栽,防伤根。
9 合理施肥
9.1 施肥原则: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
9.1.1 基肥:每苗有机肥(猪灰)10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10公斤,碳铵15公斤。
9.1.2 苗肥:苗肥重点为小苗、弱苗,以碳铵10公斤兑水或人粪浇施。
9.1.3 穗肥:抽穗前10-15天可见叶约13叶时,结合培土重施穗肥,亩施尿素15-20公斤。
9.2 套种春玉米施好拔节壮秆肥:抽穗后长势差 田地可补施粒肥。亩施尿互5-7.5公斤。
10 田间管理
10.1 套种田块要护理好前作。
10.2 中耕除草:在大田移栽前10天,每亩用草甘膦0.5公斤,加水50公斤,抢晴下午均匀喷雾。抽抽穗前中耕除草二次。
10.3 抗旱排渍:大田应做到三沟配套,能灌易排,以排为主。移栽前在田内开好沟,以便灌排水。灌溉水应符合GB5084-2005标准。后期如过于干旱,应适时灌半沟进行抗旱。
10.4 人工辅助授粉:人工用棒头在雄蕊上敲打,使花粉落到雌蕊上。
10.5 鲜食玉米防串花。
10.5.1 空间隔离,甜玉米与其他同期播种的玉米空间隔400m;糯玉米隔离200m。
10.5.2 时间隔离,达不到空间隔离要求的,采用时间隔离,同其他玉米品种的播种期间隔30天。
11 病虫防治
11.1 虫害防治
名称 |
侵害时间 |
防治适期 |
防治方法 |
药剂防治(每亩用量) |
蚜虫 |
苗期
花期 |
|
银灰色避蚜
黄板诱蚜
药剂防治 |
70%吡虫啉8000-1000倍
25%噻虫嗪3000-5000倍 |
地老虎 |
苗期 |
3龄前 |
农业防治
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 |
亩用3%辛硫磷120-150克沟施 |
亚洲
玉米螟 |
各生
育期 |
3龄前 |
清除玉米残秆、压低虫源药剂防治 |
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9-12克心叶撒施
苏云金杆菌100-200倍喷雾或加细沙灌心 |
11.2 病害防治
名称 |
侵害时间 |
防治适期 |
防治方法 |
药剂防治(每亩用量) |
大斑病
小斑病 |
各生育期 |
发病初期 |
育壮苗
清除病残体
药剂防治 |
50%多菌灵500-600倍
70%代森锰锌600倍 |
黑粉病 |
各生育期 |
发病初期 |
清除病残体
8%“402”5000-6000倍浸种48小时
药剂防治 |
加瑞农500倍
特富灵2000倍 |
黑条矮缩病 |
各生育期 |
预防 |
选择抗病品种
防治灰飞虱
清除病株 |
10%吡虫啉1000倍 |
12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防治上采取各种有效的非化学手段控制危害,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用药量。
13 适时收获
13.1 鲜食玉米采收时间一般掌握在籽粒发育的乳熟期,含水量70%。当花丝呈黑色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时延苞叶采收,可延长保鲜期。
13.1.1 甜玉米:普通甜玉米在吐丝后17-23天采摘,超甜玉米在吐丝后20-28天采摘。
13.1.2 糯玉米在吐丝后22-28天采摘,紫糯品种籽粒开始变色,见一点红时采摘。
13.1.3 普通玉米在吐丝后25-30天采摘。
13.2 在采摘时应用透气性良好的盛装器具,避免大量堆积存放,做到当天采收,当天分级销售。 |